摘要:为什么是华为?
折叠屏:手机厂商们的一块“技术练兵场”
2019年,一个手机厂商们无法忘却的时代分水岭。
这一年,工信部刚刚发布了5G商用牌照,智能手机行业却迎来了至暗时刻。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三星在一季度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了60%,而苹果在2017年将iPhone X的价格拉升至1000美元之后也再无突破改变,以那一年11月在华销量同比爆降35%为标志而难逃需求下滑。
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出货量连续递减的第三年,一块看起来仍然是实验室半成品的可折叠屏幕蠢蠢欲动。
2019年2月,某厂商抢先发布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便遭遇了滑铁卢。屏幕隆起、闪屏、失灵、破裂等一系列产品问题引发了市场对于折叠屏手机的质疑。从当年估值突破500亿,再到近期被裁定宣告破产,宣称做出全球第一台折叠屏的独角兽柔宇的败局,让当时成为巴塞罗那MWC那一年主角的折叠屏手机仍然摆脱不了“伪需求”的诟病。
事实上,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柔性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相较于供应户外广告、舞台会议这些ToB商用场景,以折叠屏手机为代表的ToC商用还是一片荒芜。因为要从实验室走向终端消费者,让一块电子屏幕能够多次折叠,以当时技术工艺会带来像屏幕黑边更宽、颗粒感更强的体验缺陷,更遑论因为摩擦而卡住的关键折叠部件铰链。
五年前的折叠屏市场,激进追求首发优势的折叠屏厂商还在解决能否顺利折叠的问题,行业对于内折还是外折也存在技术分歧。
五年后的折叠屏市场,纵观擅长机海战术的手机厂商们,已经形成了以内折、外折、竖折以及三折为代表的行业共识。
可以说,从能折到能用再到好用的五年,是折叠屏厂商与不完美体验而抗争的发展史。
中美韩手机三巨头,谁在对着折叠屏“冲锋陷阵”?
2024年,是折叠屏市场加速迈向成熟的一年。
当除开苹果之外所有的主流手机厂商下场,市场上已经出现超过20款折叠屏手机,而这些产品的价格也从过去的一万五千向下渗透至6000元的区间。从2019年全球不足100万的出货量,到中国市场连续四年实现100%的同比增速,方兴未艾的折叠屏市场竞争已经亮起红海的信号。
一直被诟病创新停滞的苹果,在放弃造车业务、遭遇Apple Vision需求爆冷等一系列滑铁卢之后,仍然致力于探索折叠屏。尤其是进入2024年,苹果折叠屏技术专利曝光愈发频繁。
今年4月,苹果公司的一项新专利重点介绍了内嵌弹簧层的概念,以减轻折叠时的压力;5月,苹果公司的另一项专利展示了独特的铰链设计,使得折叠屏设备能够实现向内和向外双向折叠。7月传出苹果与三星显示器(SDC)签署了面板供应合同。甚至在10月,苹果还曝光了一项关于三折叠和四折叠手机的专利。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尽管这些专利曝光和供应链爆料的消息不断,苹果的折叠屏产品却迟迟未能落地。市场上预测苹果折叠iPhone面世的最早时间已经延迟到了2026年。
但是纵观当下的折叠屏市场增速,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中国市场达到223万台出货量之后,其增速已经相较前八个季度明显放缓。对于仍然未卖出一台折叠屏产品的苹果而言,似乎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市场进入期。
尽管在高端市场这一核心阵地,苹果不需要折叠屏来证明自己。但是考虑到iPhone作为整体营收的半壁江山和最核心的利润来源,已经遭遇到中国手机厂商的围剿,加速折叠屏的产品落地将促使苹果一改过往原地踏步式的创新思维。
全球手机市场霸主三星作为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的手机厂商,能够从屏幕技术到处理器芯片、从闪存到镜头CMOS均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相对而言,三星可以说是带动折叠屏市场创新的产业中坚力量。但从三年前第一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发布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到现在,三星这几年在折叠屏领域的发展并未迎来较大的创新。
当AI Phone还处于爆发的前夕,已经更新至第四代的Z Fold和Z Flip系列相较于上一代的外观设计几乎一模一样。2024年,也就是在被华为反超的这一年。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三星在过去的一年里的市场份额从58%下滑至23%,失去了全球可折叠智能机出货量的榜首位置。或许三星自己也没意识到,以华为为首的中国折叠屏厂商能够发展如此迅速,从中夺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布局折叠屏这一细分手机市场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因为折叠屏是在高端化征程上弯道超车苹果的捷径赛道,更是塑造技术团队、培养供应链伙伴以及拓展高端用户的技术练兵场。而率先看到这一点的手机厂商,早在折叠屏元年开启之前就投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