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9-2024 巴士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7037523号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以蓬勃之势迅猛发展,为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这一领域并非一片光明,风电、光伏、储能及氢能产业正面临着非理性竞争的严峻挑战。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暨21世纪“新能新质”绿色能源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及多家知名企业的100多位专家、高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指出,尽管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强劲,但风电、光伏、储能产业均陷入了非理性竞争的泥潭,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也亟待加速。面对这一现状,专家们一致认为,绿色化、智能化和技术创新是破局的关键。
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法规定,国家将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并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同时,国家还将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表示,《能源法》的出台将我国多年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法制化,明确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具有能源属性的地位。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授沈辉也认为,《能源法》对光伏发展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与会嘉宾指出,新能源装机占比的提高增加了电网的可调节性和可控制性难度,发电稳定性也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同质化竞争难题,对未来产业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大压力。因此,以绿色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光伏领域,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表示,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的调整,经过当前的市场调整,明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有望达到一个低水平均衡状态。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展部主任王青也建议,加速主网和配网建设,加强网架结构以及优化接网流程,以拓展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为绿电大规模消纳提供新路径。
氢能储能产业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中集集团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指出,氢能产业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实践中摸索通往未来的路。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则发现,储能全产业链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创新技术来解决。
论坛还发布了《“21世纪·新能新质”绿色低碳技术及应用》和《突破“囚徒困境”:中国新能源产业穿越最难周期》两份报告,针对能源技术创新及当前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围绕风光储氢领域的发展形势和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